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公司制定三年戰略規劃并進行改制之際,中化招標黨委中心組于10月13日至15日,由金融事業部黨委委員、中化招標黨委書記崔焱帶隊,赴延安開展“尋根鑄魂延安行,同心共筑招標夢”專題學習研討。這是中化招標黨委成立以來的第一次中心組學習研討活動,是貫徹黨中央和集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安排,也是落實集團黨組10月11日發布的《中化集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管理辦法》的一次重要舉措。

在三天緊張的學習研討中,黨委中心組10名同志通過現場教學、專題培訓、會議研討、個人自學等多種形式,回顧了黨在延安時期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歷程,感受了老一輩革命家不屈不饒、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思想上、精神上汲取了豐富的營養,更加激蕩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強烈意志!
10月13日原定一早的航班,由于延安大霧導致飛機晚點,雖沒踏上延安的土地,但大家早已開啟了對延安精神的學習,在候機大廳認真閱讀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和《延安精神》等學習材料,抓住點滴時間進行個人自學。
飛機一落地,大家顧不上用餐,就乘車直奔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鄉插隊的地方——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在總書記當年住過的窯洞里、土炕邊,在總書記曾經帶領村民挖的水井邊、沼氣池旁,在梁家河村史館里,大家或側耳聽講、或凝神沉思、或輕聲交談,真實地感受到了當年艱苦的生活環境,感受到了總書記奮斗的點點滴滴和為民情懷!
寶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標志和象征。“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當代詩人賀敬之的《回延安》道出了多少共產黨人對“母親”延安的魂牽夢縈和尋根情愫,可見寶塔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在寶塔山下,崔焱書記帶領大家重溫了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

“棗園的燈光”是多么親切和熟悉的延安精神代名詞之一!當年,正是中共中央書記處居住在棗園期間,黨中央領導曾在這里開展了整風運動和的大生產運動,籌備了中共七大,也正是在這里,迎來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在棗園,偶遇了一位小學生義務講解員,在她的帶領和講解下,大家參觀了中央書記處小禮堂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張聞天、彭德懷舊居,真切地感受了老一輩革命家曾經工作和生活的環境。
走近楊家嶺革命舊址,大家參觀了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和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在毛澤東會見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小石桌旁,大家不禁回想起毛澤東針對當時流行的“恐美病”提出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在這里,大家還共同聆聽了延安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張文生教授現場講授的《“窯洞對”及其現實啟示》,老師飽含深情的講授,讓我們對毛主席面對黃炎培 “歷史周期率”之問的回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一站,大家來到了延安革命紀念館,這里反映了延安革命歷史的全貌,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感人故事生動地再現了黨中央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艱苦歲月,領略了1935年至1948年近13年間共產黨蓬勃發展與一心為民的壯麗歷史篇章。
滿滿的行程,沉甸甸的思考。此次延安行,大家受到的啟發和感悟十分豐富和深刻,13日、14日兩晚,公司黨委中心組集體學習討論至深夜11點。在學習研討會上,大家緊緊圍繞“延安精神的內涵及其對公司發展的啟示